卒中,血管,患者,的人,因素

提問: 如何預防腦血管破裂? 問題補充: 高血壓和腦血管瘤容易造成腦出血危及生命,可是如何預防呢?有什么辦法檢測腦血管是否正常呢?請專家支招! 医师解答: 高血壓是腦卒中的首要危險因素 腦卒中即老百姓常說的中風。它分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是由腦血管破裂、出血導致的,即我們通常所聽說的腦出血。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種原因所產生的栓子堵住腦血管,導致腦缺血。 高血壓是腦卒中的首要危險因素。在各種引起腦卒中的常見原因中,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卒中,占到腦卒中的一半以上。在多數西方國家中,高血壓的主要并發癥是冠心病;而在我國,高血壓的主要并發癥是腦卒中。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人數是發生心肌梗死的5倍。 出血性腦卒中 血壓增高時,腦部的小動脈會收縮。血壓越高,血管收縮越劇烈。長時間的血壓持續升高,會導致小動脈的血管管壁變硬。變硬的血管,不再能夠隨血壓的高低產生明顯的收縮。打個比方,往一條橡皮管中灌水,在適當增加水壓時就可以看到橡皮管擴張;而往一條鋼管中灌水時,即使水壓很高,鋼管也不會擴張。長期的高血壓就是將血管由“橡皮管”變成了“鋼管”。其結果是:當血壓下降時,腦部就會出現供血不足,引起腦組織缺血;相反,血壓升高時,血液對血管灌注過度,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加,而血管壁又不可能像鋼管一樣結實,這時就會破裂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約占全部腦出血的70%。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的腦出血很可能是腦內小動脈瘤突然破裂導致的。腦出血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昏迷、呼吸淺慢、不同程度的癱瘓,如顱壓高可有劇烈頭痛伴噴射狀嘔吐,嚴重者可在數小時內死亡。 缺血性卒中 腦血栓是缺血性腦血管病中最常見的類型。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變得狹窄、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造成腦局部血流中斷,使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繼而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癥狀,主要表現為眩暈、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失語等。損傷面積較大時,患者也會出現昏迷甚者死亡。即使沒有栓塞,僅是血壓突然下降,也會引起腦部供血不足,結果一樣導致腦組織缺血。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出現血壓波動,尤其是在不恰當、過快地降壓時,特別容易出現上述情況。 如何調控血壓預防卒中 高血壓與腦卒中關系密切,預防高血壓對避免發生腦卒中非常重要。我國的一項人群研究表明:高壓<140mmHg或低壓<80mmHg,是預防腦卒中的理想血壓。 目前在醫生中已形成這樣的共識: ●盡量為患者選擇長效、平穩的降壓藥物,避免血壓波動。 ●當出現缺血性卒中時,不要急于迅速將血壓降至正常,以避免加重缺血。 相關鏈接 高血壓患者是否能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壓最佳治療的國際研究(HOT)試驗證明,高血壓患者在充分控制血壓的同時,聯合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毫克/天)與不用阿司匹林單純降壓治療相比,主要心血管病發病率降低了15%,心肌梗死的發生減少了36%。服用阿司匹林未見腦出血增加,但消化道和鼻出血等總的出血發生率是不服阿司匹林患者的1.8倍。經權衡利弊,一般認為,降壓同時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是有益的。 遠離高血壓八字箴言:低鹽 減肥 減壓 限酒 上海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醫師 郭冀珍 ●在我國,35-74歲人群中27.2%的人患有高血壓,即有1億多人正受到高血壓的威脅。 ●高血壓不僅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還是心臟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高血壓病患病率飛速上升:上世紀50年代高血壓患病率是5.11%,70年代升至7.73%,90年代沖到13.6%。近十年,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男性由20.2%上升到28.6%,女性由9.1%上升到25.8%。 ●正當我國的高血壓患病人數“節節上升”時,同是亞洲人種的日本,高血壓病患病率卻在近半個世紀內逐年下降——1956年到1997年,平均收縮壓逐步下降15毫米汞柱。2002年,日本超百歲老人已近18000人,女性平均壽命達87.6歲。 【認識誤區】 誤區一:高血壓全是遺傳來的,沒辦法 我看門診的時候,發現不少高血壓病人一問病情,第一句話就唉聲嘆氣:“我父親(母親)有高血壓呀,沒辦法。”似乎得這個病就完全是遺傳因素,不可避免了。其實,把自己的病因全都歸到老祖宗頭上,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高血壓有沒有遺傳因素?有的。雙親血壓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壓的幾率是3%,一方有高血壓病,子女的發病率是25%,父母雙方均有高血壓的,子女的發病率是45%—55%。 不過,高血壓不同于那些經典的遺傳病,如血友病、多囊腎等。也就是說,高血壓病人的后代中有部分人存在發病傾向,即所謂基因有變異。但是即使這部分人也未必100%的發生高血壓。這是因為,高血壓一方面受遺傳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受環境因素影響,包括生活習慣、社會因素、氣候等等,它們在高血壓的發病中起著比遺傳因素更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血壓也稱為生活方式相關疾病。 所以說,要擺脫高血壓的陰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我建議大家記住這樣一個圖:世界衛生組織1991年向全世界宣布: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因素,8%取決于醫療條件,7%取決于氣候的影響。我們只要做到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四大基石,完全能夠不發生高血壓,健康到老。 誤區二:高血壓是種頑固病,降不下來 我還常常碰到這樣的病人,老是抱怨:“我高血壓已經好幾年了,一直看,可是老是降不下來。真是頑固啊。”很多病人覺得,自己得的是頑固性高血壓,沒法控制,非常泄氣,有的干脆聽之任之了。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呢? 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頑固性高血壓”。我們說,服全劑量的三種或三種以上的不同作用機理(必須包括利尿劑)的降壓藥物,血壓仍然≥140/90mmHg,這種叫做頑固性高血壓。歐洲對輕中度高血壓患者進行了一個國際性的高血壓最佳治療研究。它是對1.8萬名輕中度高血壓患者進行全程治療、隨訪,一種藥不行,用兩種藥,一直用到四種藥,發現血壓真正降不下來的大約是7%。可見,真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只是極少數人。 那么為什么一些高血壓會那么“頑固”?其實大約50%—70%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并沒有聽從醫囑,而是吃吃停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說一天吃三次藥,他偷工減料只吃一次,看看血壓正常就不吃了,等到頭暈了再吃藥,“臨時抱佛腳”。 “高血壓藥有副作用呀!”很多病人抱有這種心思。高血壓藥確實會造成心動過緩、低血鉀、腳腫、咳嗽等副作用。但是我要說,高血壓如果不控制、治療,將發展成中風、心肌梗死、尿毒癥。吃藥的副作用和不吃藥的后果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退一步說,病人如果有嚴重的不適應,醫生可以通過換藥來減輕。而高血壓如果早期沒有控制,發展到了晚期更難控制,這時候要降壓用的劑量就大了,對肝、腎功能的損傷和不良反應就更大了。因此,我勸大家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而要及早長期服藥,終生服藥。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所以病人和醫生之間更要有良好的溝通,密切配合。醫生開出了藥以后,要有一段觀察時間,觀察劑量是不是對頭,療效有沒有到位,這需要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如果病人不配合,沒有長性,動不動就換一家醫院,重新看病,這是非常不利于治療的。 【生活準則】 低鹽 標準:三口之家一個月,250克鹽500毫升醬油。 分析一下日本人的飲食特點:從二戰后到1998年,生活顯著改善,原來是咸魚、咸菜干,現在是淡而無味的壽司、白蘿卜、姜……平均攝鹽量由每人每天29克下降到10克。發現了嗎?鹽攝入減少正是日本人高血壓患病率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吃鹽一多,血壓就上去,我們稱為鹽敏感。正常人中約有四分之一是鹽敏感人,在高血壓病人中,大約有一半是鹽敏感,老年人中,鹽敏感的人更多了。在我們國家,高血壓高發地區東北地區,平均每天每人攝入12—18克鹽,就明顯高于南方7—8克。而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呢,是每人每天鹽攝入量應該少于6克。 看看我們的飲食習慣,早餐常常吃稀飯,饅頭,加醬菜或腐乳。單單一塊紅腐乳就含5克鹽,一小碟榨菜或醬菜(50克)就含4克鹽,一頓早飯就已經達到一天的標準。我們還有在菜里放味精的習慣,一克味精就含0.5克鹽。此外,許多蔬菜、豆類、蝦米、紫菜等也含鈉,一般食物中大約含鹽量在每天3克左右。 一次,一位病人到我們這里來看病,用了各種藥物,血壓就是下不來。我一看,他是寧波人,咸菜、咸魚吃得很起勁。我立刻安排低鹽飲食,土豆,蔬菜,水果。病人吃得哇哇亂叫:“哎呀,要吐了,要吐了”,結果短短一個禮拜,血壓就下來了。所以,我們想要預防高血壓,一定要改變飲食習慣,控制攝鹽量。根據每天4—6克鹽匡算,一家三口每月最多用鹽250克,醬油500毫升(約含70克鹽),平時不吃醬菜等咸食。 減肥 效果:體重減一公斤,血壓下降一個毫米汞柱。 高血壓和肥胖是“好兄弟”,形影不離——高血壓病人中有一半左右是胖子,而肥胖人群中有一半是高血壓。 胖有很多種,有的人集中在腹部上,腰圍粗,大肚子,我們稱之為“向心性肥胖”。這種胖最危險——常常有高血壓又有血脂紊亂,又有血液胰島素的增高,糖耐量的異常,被稱為代謝綜合征。因此,及早發現超重,及時減肥,是預防肥胖及高血壓的一個重要注意點。體重減一公斤,血壓一般就下降一個毫米汞柱,如果體重減掉5公斤左右,血壓就有顯著變化了。 那么怎樣自我監控體重呢?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身高—105=標準體重。一名身高165厘米的人,標準體重就在60公斤左右。比較精確的計算方法則是,計算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數字小于23表示正常,23—25超重,大于25肥胖,發現超重時應該減肥了。 有的胖子不肯運動,不節制飲食,每天喝減肥茶、吃減肥藥。這可能會減輕體重,但一旦停藥體重立即上升,而且有的人體重是下來了,血壓卻沒下來甚至有上升。其實,減肥的要點是:能量攝入和支出必須負平衡,即要加強運動消耗能量并減少能量吃進去,運動,減肥,節食一起配合,既經濟,副作用也小。 在辦公室里來回走動,或家務勞動不能算運動。運動一定要出汗,有一定的疲勞感,保持一定的運動時間如每次30—45分鐘。要估計運動量是否適合,可以粗略估計運動時心率。60歲的人心率應在100—110次/分,每增加(減少)10歲,就減少(增加)10次/分。另外一個比較精確的計算方法是運動時最大心率應達到220—年齡再乘以70%(正常體重)、或60%(肥胖人)。 我的一位病人能有效地減肥,主要就是運動加節食。他每天早上2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個西紅柿,中午原來半斤米飯,現在吃150克,晚上也以水果和清淡蔬菜為主,結果從85公斤降到了70公斤,血壓控制得很好。減肥,必須多吃低能量高纖維素食物,如綠色蔬菜,少吃甜食、高脂,高動物蛋白食物,運動后饑餓時也應多吃蔬菜,豆類等低熱量食品,持之以恒,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減壓 方法:調節心理,不讓高壓導致高血壓。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醫生在給在押犯人治病時發現,許多貪污分子患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壓病,不少人已經并發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他們為什么會得高血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強大的心理壓力,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精神高度緊張,最終導致高血壓。 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其實就說明一個道理——心理因素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因素。現在社會競爭激烈,速度加快,不少人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心理狀態容易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經興奮過度,表現為心動過速,易激動,休息或睡眠時心率明顯減慢。長期心跳過快,大于或等于75次/分以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比率隨心率增加而直線上升。打個比方說,你去趕火車,馬上還有一分鐘就要開車了,你提著大箱子,心里那個急呀,滿頭大汗趕上去。一次兩次,還可以,如果一個人成天地這樣趕火車,受得了嗎?受不了。在我國最近一次調查中,就有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35—44歲患高血壓的增長率高達62—74%,而65—74歲只有15—18%。這部分中年人,其中不少都是白領、干部,長期處于交感神經激活狀態。 因此,我們體內就要形成一個防護機制,在壓力來的時候能夠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和健康生活方式。除了平時注意心理衛生,重視性格修養,有發現心理障礙時,到心理門診進行咨詢外,還有幾個方便的小“招數”。一是深呼吸,全身放松,精力集中于慢呼慢吸氣上,呼吸柔和平緩,連續幾次就能馬上使心情恢復平靜。二是靜思,找一個光線暗淡、安靜的地方,端坐放松,排除雜念,默默聆聽自己的呼吸,數數,或者想象陽光明媚的海濱,就能使心情盡快平復。如果有時間的話,還不妨練練氣功,每天做一定的運動,出大汗后洗個熱水澡,聽聽委婉動人的輕音樂,能對大腦皮質功能活動起到有益的調整作用。 限酒 關鍵:不要天天喝酒。 大量飲酒也是健康的一大絆腳石。根據2002年WHO調查,世界范圍內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在發達國家依次為吸煙、高血壓、酗酒,在發展中國家依次是酗酒、高血壓、吸煙。 酗酒是高血壓、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喝白酒。俄羅斯人喜歡白酒,中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歐洲人不飲白酒,多喝葡萄酒或啤酒,中風明顯少。我國目前餐桌上應酬時常有不喝白酒不夠朋友的風氣,喝一杯白酒(100—200克),肯定會引起心率增快,血壓上升,長期飲酒會成癮,形成惡性循環,最后以中風告終。 關于高血壓病患者長期少量飲酒是否有益,這一直是大家關心和爭論的問題。有人說每日飲葡萄酒,可以降脂降壓,有好處。研究表明,少量飲酒有擴張血管、活血通脈、消除疲勞的功用,因此,冬寒季節或者逢年過節,適量喝一些酒精含量低的啤酒、葡萄酒、黃酒對人體有一定益處。雖然有研究報道,少量飲酒,能夠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但也有報道,在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同時,甘油三酯也會升高。此外乙醇還會部分抵消某些降壓藥物的作用。 所以說,高血壓病患者雖然不是絕對忌酒,但是應該因人而異。不應該把長期少量喝酒作為預防冠心病的治療選擇,更不應該低估嗜酒對身心健康的危害。 【日常注意】 一,調飲食 ●多吃魚類。少吃牛羊肉和肥豬肉。 ●許多水果含鉀豐富,可緩沖鈉的有害影響,減少血容量而使血壓降低。水果含鉀最多的依次是香蕉、桃、山楂、鮮棗、柑橘、柿子、蘋果。此外,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尼克酸等,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含維生素C最多的依次為山楂、獼猴桃、紅棗、薄荷、橘子。 ●素食可降低血壓。有一些蔬菜還有輕度的降壓作用,如芹菜、大蒜、西紅柿、菠菜、洋蔥、茭白、胡蘿卜、茄子、冬瓜、黃瓜、南瓜、木耳、海帶、馬鈴薯、甘薯。 ●避免空腹或睡前飲用大量濃茶,提倡長期飲淡綠茶,并在飯后飲用為宜。 二,多鍛煉 ●太極拳。動作柔和、可使肌肉放松,血管松弛,促使血壓下降。打一套太極拳或做氣功(放松功、站樁功),收縮壓可一次性地下降10毫米汞柱。 ●體操。運動部位均勻,運動量適中。 ●步行。快步行走每天1—2次,每次30—45分鐘,行程約2000米,在每天下午、黃昏、睡前均可進行,可使收縮壓下降4—6毫米汞柱。 ●游泳是種極好的全身運動,堅持每周1—3次,必有好處。 【解釋新聞】 高血壓:在盡量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非同日3次測量),即可診斷為高血壓。它不僅僅單指血壓的升高,還指由其引起的人體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的損害。 高血壓分類:原發性高血壓、續發性高血壓。續發性高血壓的患者較少,大約占總數的5%。人們通常講的高血壓病是指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雖然找不到特定原因,但仍有許多因素可能與其有關,例如:遺傳、體重過重、高脂血癥、攝食過多鈉鹽、飲酒過度、抽煙、壓力、運動量不足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nb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