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椎骨,羌活,葛根,川芎,桂枝

提問: 變天就有反映~~~ 問題補充: 患者是個老人,一遇陰雨變天時就會出現以下癥狀:1,頸椎痛。2,四肢無力行走困難。請問以上癥狀大概是什么病? 医师解答: 頸椎骨質增生與頸椎病 頸椎部位X線片上若有密度增高的表現,則一般提示頸椎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有不少患者由此就懷疑自己得了頸椎病。那么,頸椎骨質增生是否就一定是頸椎病呢? 從頸椎骨質增生起因來看,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只是由于頸椎為了適應長期的運動和負荷而產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變化。這種退變是隨著人的發育、生長與成熟的同時,逐漸產生的,伴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骨質增生似乎是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現。除了頸椎之外,活動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也均可見到這種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頸椎骨質增生并不預示著骨刺可能或已經壓迫神經、脊髓,臨床上也可能不產生任何癥狀。所以,頸椎骨質增生只是人體整個退變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而已。 但是,一旦頸椎骨質增牛后,使得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等變得狹窄,造成脊髓、脊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與壓迫,并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時,這就不是單純的頸椎骨質增生,而是名副其實的頸椎病了。 所以,頸椎病的病理變化可有骨質增生,但有骨質增生并不一定都得頸椎病。另外,頸椎病的嚴重程度也并非與骨質增生的有無和大小成正比,而是要看其病理變化刺激或壓迫部位。在臨床上,醫生一般要通過病史、癥狀、體征、X線片等檢查、綜合分析后才會作出診斷,而不能單靠X線片上有否骨質增生便下頸椎病的診斷。所以,單純X線片上的骨質增生僅僅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些參考。 頸椎骨質增生有何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的好發部位,以頸五、頸六最為常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頸椎局部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及頭肩疼痛。有的還伴有上肢沉重、麻木、無力及頭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癥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熱熨療法? 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干姜、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藥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后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鐘,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愈為止。 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藥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藥物于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后,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藥液浸濕多層紗布,放于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鐘,10次為一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的牽引療法有哪幾種? 坐位牽引:病人坐在凳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為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為1療程。 臥位牽引:病人仰臥于床上,頭部床腳抬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0角方向牽引,重量為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為1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愈。為了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作用機理是什么? 頸椎牽引為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是: 限制頸部活動,有利于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使椎間隙及椎間孔增大,解除骨刺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壓迫。 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恢復頸椎椎間關節的正常位置。在病變情況下,患部關節可出現旋轉、扭曲、梯形變等各種位置改變,通過牽引,置頭頸部于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可使頸椎的曲線恢復正常。 減輕骨刺局部的炎性反應。由于增生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壓迫,可在局部產生水腫、充血、滲出等,產生疼痛癥狀,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與制動作用則可使其較迅速地消退,從而緩解癥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哪些藥敷方法? 頸康熱敷方 藥物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海風藤、乳香、沒藥、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炒熱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時,每日2~3次。 增生熱敷粉 藥物組成:紅花、桃仁、松香各6g,當歸、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烏、羌活、獨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細辛、牙皂各4 5g,樟腦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骨質增生。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酒炒,熱熨患處,涼后繼續加熱,每次7~8小時,每天1次。 食鹽熱敷方 藥物組成:食鹽。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頸椎病,頭項、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熱,每晚臨睡覺前敷患處,每次30分鐘。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外用膏藥? 鸛草膏 藥物組成及制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藥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藥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石虎膏 藥物組成及制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藥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藥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骨刺膏 藥物組成及制法:威靈仙、五加皮、姜黃、三棱、獨活、穿山甲、細辛、秦艽、紫葳、文術各30g,血竭、木瓜、牛膝、紅花、皂刺、蒺藜、乳香、沒藥、茜草、川芎、透骨草、五靈脂、防己、白芥子、赤芍、路路通各15g,生桃仁、生香附、木鱉子、冰片、生川草烏各60g ,生馬錢子240g,麝香1g,廣丹750g,香油1500g。麝香、血竭、冰片、三七研細密封備用。將生馬錢子、生川草烏、生香附、生山甲入油鍋內浸泡1周,然后用慢火煎之,待藥渣呈黑色撈出,再將余藥入鍋內,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球入廣丹,不停攪拌,待油由紅色變為絳色時離火,待油溫冷至60度左右時,將研細密封的藥物放入。繼續攪拌至凝固,攤于布上即成。 功效:消骨刺,止疼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患處外貼,每張可貼5~7天,貼5~10張為1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土單驗方? 頸椎病方 藥物組成:鹿角片、鹿角膠各10g,仙靈脾30g,生熟地、肉蓯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補、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澤瀉20g,茯苓12g。 功效:溫陽通經,活血祛風,解肌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3次。 何氏頸椎病方 藥物組成:熟地15~25g,丹參、桑枝、生麥芽、當歸尾各10g,鹿銜草10~15g,骨碎補1 5g,肉蓯蓉6~10g,生蒲黃20~25g,雞血藤15~20g,蛇蛻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沒藥各10g;高血壓減肉蓯蓉;患肢脹痛,活動障礙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頸部軟組織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當歸、丁公藤注射劑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通經,祛風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益氣活血散風湯 藥物組成: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地鱉蟲、威靈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沒藥;胃納不振加山楂、神曲;脈細無力加黃精。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頸椎病神經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通化調理湯 藥物組成:丹參、葛根、黃芪、大棗各18g,桂枝6g,赤芍12g,當歸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龍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主治:頸椎綜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鹿丹湯 藥物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苡仁、威靈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肋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藥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點加桃仁、紅花、制乳沒等;風濕寒邪留而不去,癥見游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選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獨活等。 功效:補腎通絡,養血榮筋。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桂枝葛根湯 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姜6g,大棗6g。 用法:水煎服,20天為1療程。 功效:解肌舒筋,調和營衛。 主治:頸椎病。 加減:局部冷甚加附子;頸項沉困加羌活、獨活;手臂麻木加當歸、川芎、川牛膝;病程較長者加天麻、全蝎、地龍;腎虛加鹿角霜、山萸肉、仙靈脾。 頸病清暈飲 組成:天麻、鉤藤,蔓荊子、生白芍、首烏、丹參、白菊花、青葙子、生龍骨、玄胡、姜黃、寄生各12g,當歸9g,川芎9g,生牡蠣15g,石決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劑藥煎3次,每1次煎時先將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先煎煮沸15分鐘,再納入天麻、蔓荊子、川芎、當歸、生白芍、首烏、丹參、青葙子、玄胡、姜黃、杜仲、寄生、煮沸10分鐘,再加入鉤藤、白菊花,繼續煮沸3~5分鐘,即可取藥液服用,2煎3煎將上藥煮沸10~15分鐘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潛陽、鎮逆。 主治:頸椎病椎動脈型。 嘔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煩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沖服;小便黃赤加車前子12g,茯苓 12g。 來源:《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1990年12月 葛根二藤湯 組成:葛根30~60g,雞血藤30~60g,鉤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絡,解痙止痛。 主治:頸椎病。 加減:眩暈嘔惡,苔白膩加天麻、白術、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黃膩加竹茹、橘紅、枳實各10g;枕部頭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頸項痛重加僵蠶10g;巔頂痛加藁本10g;頭暈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雙側頭痛加川芎、蔓荊各10g,額連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傷史酌加全蝎10g,蜈蚣1~2條;背脹痛加羌活、姜黃、白術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參15g,瓜蔞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舉加土鱉蟲、地龍各10g;頸椎骨質增生加靈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涼選用桂枝、淫羊藿、肉蓯蓉、鹿角霜各10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nb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