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唾液腺,腮腺,蛋白

提問: 唾液有哪些奇效? 問題補充: 越詳實越好 医师解答: 唾液乃氣血所化,是灌溉臟腑、滋潤肌膚、流通百脈、補養后天之氣的重要物質,故人們把它稱為“寶水”。唾液的93%是由3對大唾液腺制造并經各自導管流人口腔的;尚有數以百計的小腺體,制造出其余7%的粘稠度高的液體,兩者匯集成渠,稱混合唾液。唾液的排放形式以細水長流為主,偶爾也波濤洶涌,正常成年人每晝夜能排出1000~1500毫升唾液,平均每分鐘為0.5毫升。當受到酸、甜、苦、辣刺激時,分泌量可成倍增加。語言和文字甚至音樂也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唾液含水分99.4%,固體物質0.6%,其中有機物有:粘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變位酶;無機物有:鈉、鉀、磷、鈣、鎂等。它們在保護口腔和人體正常功能中各有重要作用。如粘蛋白能將細菌粘成團塊,使細菌不能在受傷的口腔粘膜上附著;溶茵酶能溶解某些病原菌;變位酶能使某些致病菌失去致病性。免疫球蛋白有抗擊多種病菌、病毒和中和毒素的作用。在咀嚼過程中,唾液淀粉酶對糖類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如缺牙和牙病者咀嚼功能不全就會妨礙消化。科學家發現,腮腺能分泌一種激素----腮腺激素,除維持其自身正常功能外,并有調節機體的鈣離子代謝和促進骨和牙齒發育的作用。更奇妙的是這種腮腺激素能強化肌肉、血管、結締組織的活力,尤其是能強化血管的彈性,活躍組織的生命力,使皮膚的彈性得以保持,故稱它為“保持年輕激素”。有實驗證明,將咀嚼時人體分泌的唾液加入致癌物質如亞硝基化合物、黃曲霉毒素等,發現它們細胞的變異原性在30秒鐘內即完全喪失,即說明唾液的抗癌和解毒作用,故有人主張將食物咀嚼30秒鐘再咽下,既得到初步消化也達到防癌效果。利用唾液作為檢測人體疾病的手段,已取得初步成就,是近幾年來醫學界注意的新課題。我國已成功地將唾液癌胚抗原用來診斷早期胃癌,這為胃癌的普查和早期診斷開拓了新的途徑。許多疾病使唾液流量減退,各種原因的脫水、腦炎、癲癇、糖尿病、垂體瘤、腎上腺及甲狀腺疾病均能使唾液減少;藥物中的毛地黃、嗎啡類藥、抗胃酸藥、抗過敏類藥、抗焦慮類藥也能抑制唾液的分泌。患干燥綜合征的患者因唾液、淚液分泌減少,而出現口苦舌燥、吞咽說話頓挫;結膜、角膜上皮脫落而眼痛、伯光;并常有類風濕關節痛。此病以中年以上婦女多見,過去對此病的診斷缺乏客觀指標,醫學界的診斷標準有較大的爭論。目前以唾液化驗分析幫助診斷,提高了準確率。此病患者唾液中的鈉、氯、磷離子下降,鉀離子升高,免疫球蛋白較正常值高3~10倍,這就能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干癥作鑒別。目前我國已研制出含多種成分的人工唾液,把它裝在圓筒容器內,一按旋紐就可向患者口腔噴出,可以解除多種原因引起的口干癥狀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因頭頸部或口腔癌患者在進行放射線治療后,唾液腺體遭到破壞出現的口干。唾液(saliva)由唾液腺所分泌的液體。人一晝夜分泌量約為1000~1500毫升。其中大唾液腺約分泌5/6,小唾液腺分泌占1/6。其去路乃自覺與不自覺的被咽入胃中,絕大部分被重吸收,以維持體液平衡。唾液分泌有一定節律,夜間靜止,清晨較少,下午4~6時達高峰。唾液成分中99.4%為水,其中固體物約0.6%,無機物0.2%,包括Na+、K+、Cl-、HCO-3等。有機物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尿酸、尿素、肌酸酐和酶。下頜下腺及腮腺唾液的蛋白質含量為0.1~0.5克/100毫升。以粘液蛋白居多,其次為唾液淀粉酶和少量免疫蛋白(IgA)。酶有唾液淀粉酶、麥芽糖酶、ATP酶、5′-核苷酸酶、脂酶、激肽釋放酶、堿性磷酸酶、氨基氧化酶等。唾液淀粉酶僅存在于人、類人猿、豬、兔、大鼠、小鼠、豚鼠的下頜下腺及腮腺唾液中,而狗、貓、牛、馬、山羊及綿羊的唾液中則含量極少或不含此酶。下頜下腺唾液中含有與紅細胞同樣的血型凝集原A、B、O等物質,其濃度為10~20毫克/升。來自下頜下腺粘液細胞。 唾液的功能為:濕潤口腔,調和潤濕食物,使食物溶解并引起味覺,便于吞咽;淀粉酶可水解淀粉及糖原,起到消化作用;在胃內此種淀粉酶仍可持續作用10~30分鐘,直到pH降至4.5,在酶失活前,食物中約60~70%淀粉轉變成麥芽糖、糊精、麥芽三糖等。唾液可防止口腔干燥,清除食物殘渣,潔凈口腔;其中溶酶體硫氰酸鹽及蛋白質抗體可殺滅細菌。唾液可中和胃酸保護胃壁。唾液中含的氟化物可減少齲齒發生率,保護牙齒。唾液中含的ABO血型物質可測定血型。唾液中(已知成年雄性小鼠)含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可有助于創面收縮,傷口愈合。唾液還有助于醫學診斷。在某些缺乏汗腺的動物(如狗),唾液分泌還可調節體溫及水的平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nb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